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審定文物的確切年代

〈審定文物的確切年代〉

對墓葬地下埋藏環境的研究,棺槨葬具內文物分析,其保存狀況完好如初或質變腐爛,霉蝕是文物保存的最大敵人。土壤中是否積水,土壤的化學成分,地下的溫濕度,地下水酸鹼度,墓室內封閉狀態的空氣,殺菌或抑菌能力都值得研究,文物保存狀況與紀年遺物,記錄觀察同出文物斷代,保持“文化古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只有“保存原狀”才顯得珍貴。

「新坑」即指新出土物,是一流古物收藏家爭奪的戰場!文物市場玩假與專業製度不健全,再加上根本沒有那麼多具有份量的真古物,收藏家必須多做功課,才不會吃虧上當。文物訴說著歷代文明故事,其重要性乃在證明其民族與國家之偉大,由於專家權威們“寧可把真看成假,不可把假看成真”的錯誤指導思想,錯殺了有「國瓷」地位的元朝青花瓷,兩件“稀世罕寶”至正型標準器只能黯然哭泣(被當成工藝品)!


文物市場處處隱藏著殺機,審定出文物的確切年代,先確認是真品再議價買下!考古研究乃吾人樂趣,喜歡文化尋根,談不上“一本萬利”的收藏。違法的事不做,靠眼力買東西;歷史文物的被『發現』(尤其是有價值的大發現),與被竊取「偷盜」解釋不同,是自己掏錢去「挽救」文化國寶!

從來也沒有賣過一件文物,現在我能擁有實物真品,就是最有利的佐證!任何陶瓷鑑定權威與博物館專家都“無法否定”的事實,斷代辨偽必須講求證據,鑑定真偽分別從正反兩面說明;先提出應為真蹟(真品)之證據,再提出其不為偽造之證據。盡量不要用書上學的鑑定知識,提出十項以上證據來說明。沒有確鑿的證據,任何人不能輕易指認一件藏品為仿品、贗品。不論辨識瓷玉均相同,除了從考古文獻或出土實物中獲得“經驗值”,才能學會掌握鑑定的硬功夫!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