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在科学史上,大量的科学发现源于科学机遇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一个机遇问题,收藏也不例外。



那么,什么是机遇呢?

机遇一定会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受到激发而出现,这是它的必然性;


古玩界有句俗话“古董珍玩传不过三代”。

说的是古往今来凡是文物古玩都不会被一个家族永世不息的传承下去,

总会因为各种社会、家庭或个人原因而流失逸散,不断易主。



  收藏机遇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收藏对象的获得上的意外性。

收藏目标是明确的,但目标的发现和获得是意外的,具有收藏对象出现条件上的偶然性,即收藏机遇出现时机的不确定性。


一件收藏者苦苦追求多年的藏品,寻寻觅觅,无法圆梦,却在一个极其偶然、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得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另一种是藏品种类的获得上的意外性

它表现为收藏者本意水球的目标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从那个品,
但发现并得到的确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从那个品
甚至是比原定目标更有价值的藏品,
具有“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里柳成荫”的妙趣。
这种机遇是那些收藏爱好广泛、知识面宽的人容易碰到的事。


在科学史上,大量的科学发现源于科学机遇,对收藏爱好者来说,机遇无疑为其提供和创造了难得的收藏条件。翻阅中国近代以来注明收藏家和文物古玩上任的逸闻趣事,因猪啊猪机遇而获得珍宝的比比皆是:因错失机遇而抱憾终生者也不乏其人。

因此,任何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重视收藏机遇,端正对收藏机遇的认识,剔除唯心主义的侥幸心理,唯物主义的认识机遇,学习和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新老瓷器在偏光显微镜下晶相的差别

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251072&extra=page%3D1
新老瓷器在偏光显微镜下晶相的差别(1)
使用偏光显微镜可以通过观察二次莫来石的形状确认瓷器的新老,图一是一件明代中期青花瓷器的釉面偏光显微图片,此图片 因为是使用普通相机拍摄的,因此图片中间部分最为清晰,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橙黄色的物象不要理睬,

主要观察那些密布图片上的白色物象,这些白色的颗粒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在这些大大小小白色颗粒之间填充着青灰色的玻璃相,在这幅图片中几乎没有圆形的气泡,这种白色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颗粒就是二次莫来石的晶相。



  瓷器釉面是由多种矿物质所组成,这些物质的总和专业称之为莫来石,在高温烧成阶段莫来石中部分熔融于烧成过程中变成透明的玻璃相,也就是图片中密布在白色颗粒外青灰色的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矿物质因为熔点高,如石英之类需要1420度以上的高温才能熔融,在1250度左右的烧成温度下不能熔融,因而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下这些没有熔融的矿物质会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二次莫来石景象,温度越高这些莫来石聚集成的晶相颗粒就越小,温度越低这些莫来石聚集成的晶相颗粒就越大,这些重新聚集起来的晶相颗粒专业称之为“未成熟的二次莫来石”

这些晶粒的形象真实的反映出釉面材料的加工方法以及瓷器大致的烧成温度,图一中的白色晶粒要比图二中的白色晶粒的体积要大几倍,而这两张图片放大倍数是相同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件瓷器的烧成温度不同,图一明代瓷器的烧成温度应该是1240度到1250度之间,图二是现代煤窑烧成温度在1280度左右,在制作仿品时只要适当的降低烧成温度晶粒就会变大,因此观察晶粒的大小并不能确认瓷器的真伪。(未完待续)
 

首先就要把所有的古陶瓷都看成是赝品,然后沙里淘金

http://www.m6789.com/wwdh/wenziindexshow.asp?id=14639

古今中外,都拥有着广大古陶瓷收藏爱好者群体,而真正能搞懂收藏投资秘诀的人太少了。



现在古玩市场赝品充斥,首先就要把所有的古陶瓷都看成是赝品,然后沙里淘金,众里寻它千百度。

读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实战演练中,练眼、练手、练鼻、练耳,看器型、胎底、断代,看纹饰花纹、胎釉进一步肯定,看时代的留痕、残边、棕眼而最后敲定。



实践出真知识,多读实物比死啃书本更重要。官窑名器珍罕古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要釉色、图案、器型美观大方,要完整、无残、品相完好。须知,投资增值快,价值上扬快的就是历代名窑品相好的品种。